武漢卡米克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客服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聯系方式
400電話:400-XX6-8888
郵箱:abc@qq.com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将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女科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科學家摩頓·梅爾達爾 (Morten Meldal)和美國科學家卡爾·巴裏·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在“發展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據悉,三位獲獎者将平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币652萬元)的獎金。


圖片

據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信息,點擊化學是由夏普利斯在1998年初步提出,并在其後逐步完善的一個合成概念。它的核心理念是:合成化學要以分子功能爲導向,通過小單元的簡便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各種各樣分子的化學合成。

生物正交化學照亮細胞。它不會破壞細胞的正常化學反應。諾獎官網資料稱,美國化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将點擊化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并開始在活的生命體中使用,不會破壞細胞的正常化學反應。生物正交化學照亮細胞。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樊新元等人2021年發表《化學學報》上的論文介紹,生物正交化學反應是指能夠在生物體系中進行、且不會與天然生物化學過程相互幹擾的一類化學反應。

生物正交化學反應的出現,爲科學家對生命進程的原位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 已經成爲化學生物學這一新興交叉領域的核心方向之一。自這一概念提出的近二十年裏, 生物正交化學經曆了反應類型由單一的“偶聯反應”向成鍵偶聯、斷鍵剪切反應并重, 應用場景由簡單的活細胞體系向更爲複雜的生物活體升級的一系列發展曆程。同時, 在生命科學研究、醫藥研發、臨床診療等多個領域展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過去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

2021年——德國和美國科學家Benjamin List和David W.C. MacMillan獲獎,獲獎理由是“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的發展”。


2020年——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獲獎理由是“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锂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8年——美國科學家Frances H. Arnoid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究酶的定向進化”;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Sir Gregory P. Winter,獲獎理由是“研究縮氨酸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2017年——瑞士、美國和英國3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發出冷凍電鏡,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分辨率測定”。


2016年——法國、美國、荷蘭3位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獲獎,獲獎理由是“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


2015年——瑞典、美國、土耳其3位科學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獲獎,獲獎理由是“DNA修複的機制研究”。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埃裏克•貝齊格、威廉•莫納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黑爾,以表彰他們爲發展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所作的貢獻。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和阿裏耶•瓦謝勒,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所做的貢獻。


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準晶體的發現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2010年:美國德拉威爾大學的Richard F. Heck、普渡大學的Ei-ichi Negishi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學的Akira Suzuki,他們發明了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小知識

——截至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3次,沒有頒發的8年分别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1901年至2021年,共188人次獲獎,實際獲獎個人爲187人,因爲英國科學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獎。


——113次頒獎中,63次爲單獨獲獎者,25次爲2人共享,25次爲3人共享。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Frédéric Joliot,193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與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獲獎,時年35歲。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锂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獲獎,時年97歲。他也是迄今爲止所有諾獎得主中獲獎時最年長的一位。


——187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有7位女性。分别是1911年的居裏夫人(居裏夫人另外還獲得1903年的物理學獎)、1935年的Irène Joliot-Curie、1964年的Dorothy Crowfoot Hodgkin、2009年的Ada Yonath、2018年的Frances H. Arnold,以及2020年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其中,Marie Curie和Dorothy Crowfoot Hodgkin獨享當年的化學獎。


——諾獎史上的“家庭”諾獎。


居裏夫人家庭是曆史上最成功的“諾獎家庭”。居裏夫婦1903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裏夫人自己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居裏夫婦的大女兒Irène Joliot-Curie,與丈夫Frédéric Joliot一起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居裏夫婦的小女兒Ève Curie,嫁給了Henry R. Labouisse,他在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接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END-

免責聲明:所載内容來源于互聯網及業内人士投稿,微信公衆号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觀點,文章僅供參考和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